·论著与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和NIHSS评分一直是神经内科医生判断是否溶栓的关键因素。在发病 3 h内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最好,发病3~6 h内进行静脉溶栓也可获益。在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动脉溶栓,目前也有在发病24 h内使用的经验。梗死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治疗方式、效果及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段内低剂量CT灌注各参数与临床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脑卒中CT扫描的临床及影像结果均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NIHSS评分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时间分3组,Ⅰ组:发病时间0~3 h,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3~86(70.83±16.66)岁;Ⅱ组:发病时间3~6 h,29例,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43~87(66.29±13.08)岁;Ⅲ组:发病时间6~24 h,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3~86(66.93±11.37)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感觉运动障碍、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等。
1.2 方法
1.2.1 扫描方法与参数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头颅CT平扫,扫描范围:后颅窝至颅顶;扫描方向:头先进,以颅底至头顶连续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354~498 mAs,矩阵512×512,层厚10 mm。头颅CT灌注,扫描范围:头先进,以颅底至头顶连续扫描100 mm;扫描参数为管电压70 kV,管电流150 mAs。经肘前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 ml/s速度注入优维显50 ml,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再以5 ml/s的速度注入20 ml生理盐水。扫描时间分辨率为1.5 s,总共扫描29次,矩阵512×512,层厚5 mm,球管旋转时间0.28 s,准直器选择32.0 mm×1.2 mm。
1.2.2 灌注数据处理 使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Syngo MMWP(VE40A),Siemens Healthcare],获取大脑前、中、后动脉及交界区域血流量灌注图(CBF)、血容量灌注图(CBV)、平均通过时间灌注图(MTT)及峰值时间(TTP)等定量参数的伪彩图,获得确定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多点测量参数平均值,并以相同方法取得相应对照区参数值,并进行定量分析。
1.2.3 辐射剂量评价 利用西门子双源 CT设备自带辐射评估软件,在PACS工作站资料栏中记录检查后接受的辐射剂量。记录的辐射参数值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mGy)及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根据公式 E=DLP×K计算出两组患者的吸收剂量,单位为mSv,其中E为吸收剂量,DLP为CT剂量长度乘积,K为组织权重因子(成人颅脑为0.002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辐射剂量 CT灌注剂量比平扫剂量高2.1倍。见表1。
表1 CT平扫与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统计
扫描方式管电压/kV管电流/mAsCTDIvol/mGyDLP/(mGy×cm)有效剂量/mSv平扫100354~49845.58±3.63653.21±98.761.52±0.25灌注70150120.99±1.871389.79±87.933.25±0.08
注:有效剂量(E)=DLP×K,K=0.0023
2.2 3组CT灌注各参数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Ⅰ组:CBF、CBV、TTP及MTT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Ⅱ组:CBF、CBV、TTP及MTT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Ⅲ组:CBF、CBV与NIHSS呈负相关(P<0.01),MTT及TTP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3组CT灌注各参数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组 别NIHSS与CBFNIHSS与CBVNIHSS与MTTNIHSS与TTPrPrPrPrPⅠ组-0.1330.526-0.2390.249-0.0830.695-0.0790.708Ⅱ组-0.1740.367-0.2150.262-0.2060.2840.1960.308Ⅲ组-0.5780.005-0.6340.0020.2120.3430.3900.073
3.1 CT辐射剂量 CT检查应遵循“ALARA”原则,即合理、可接受、尽可能低,意思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条件下,应尽最大努力降低辐射剂量[1]。根据Brenner等[2]研究,CT检查的辐射约1.5%~2.0%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美国FDA 2009年发表声明,呼吁大家关注CT颅脑灌注的辐射损害[3]。有临床认为SAFIRE是表现最好的迭代重建技术[4],Morhard等[5]研究发现在颅脑扫描时,SAFIRE技术能将CTDIvol值降至常规扫描的1/3~1/2。本研究采用西门子最新的管电压技术,管电压70 kV,是现有CT中管电压最低的[6],低电流为150 mAs,是Li等 [7]在临床实践中得出的最合适的值,有研究发现CT 颅脑灌注检查的辐射剂量是普通CT平扫的6.7倍[8],本研究发现灌注扫描仅为平扫的2.1倍。
3.2 CT灌注扫描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在临床上,由于CBF易于检测定量分析,能反映脑组织血流量情况,可以用于解释缺血后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一般分为缺血期、神经功能障碍期及梗死期,认为发病时间越短,CBF下降越少,神经受损程度就会越轻,NIHSS评分较低,溶栓治疗效果越好。CBV反映脑血容量,在急性缺血时变化不一,轻度下降或基本正常是说明处于可逆的缺血梗死状态,如明显下降则说明处于不可逆梗死状态,TTP作为时间参数能反映对比剂达到组织最大峰值的时间间隔,如血流速度减慢或侧支循环形成会造成时间的延长,而MTT作为脑灌注压的指标,其延长对灌注异常较敏感,在正常脑组织和缺血脑组织也非常敏感。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各参数值对临床均有很大关系。但本研究发现Ⅰ组及Ⅱ组CTP灌注的相关性分析中,NIHSS与CBF、CBV、MTT及TTP无相关性,意味着6 h内的CTP参数值与NIHSS的评分均无相关性。笔者认为NIHSS的评分高低应该从多方面来看,而发病部位、梗死面积及梗死程度是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关键,如果缺血部分在主要功能区,则有可能因为面积很小或侧支循环丰富CTP表现为阴性,临床有很重的表现,与刘银红等[9]的研究基本一致,潘嘉玮[10]的研究也得出发病时间与半暗带、梗死区面积无相关性,NIHSS只与病变范围相关,与半暗带、与梗死区体积无相关性。所以仅用时间是无法判定缺血半暗带和梗死区并指导治疗的,因而人们也逐渐把对脑卒中的认识由时间依赖性向患者依赖性转变[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Ⅲ组NIHSS评分与CBF、CBV呈负相关,与MTT及TTP无相关性,表明发病时间越长,脑血流量越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水肿加重对周围血管的压迫,血容量明显减低,梗死部位坏死明显,梗死症状越重,NIHSS分值越大。黄强辉[12]研究中6~24 h组CBF与NIHSS呈负相关,CBV与NIHSS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样本的选择有关系,其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患者的NIHSS评分相对较及时而且准确,而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NIHSS评分在病房完成,在患者CTP检查完成,再到病房评分有延时性,可能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个体和发病部位的不同,侧支循环形成时间、脑循环储备力和脑代谢储备力也必然不同,所以发病时间不能作为对病情判断的主要因素。经上述分析表明,6 h内CTP扫描中的各参数与NIHSS无相关性,6~24 h后CTP灌注参数CBF、CBV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
[1]SLOVIS T L. The ALARA concept in pediatric CT: myth or reality?[J]. Radiology, 2002, 223(1): 5-6.
[2]BRENNER D J, HALL E J. Computed tomography-an increasing source of radiation exposure[J]. N Engl J Med, 2007, 357(22): 2277-2284.
[3]WINTERMARK M, MAEDER P, VERDUN F R, et al. Using 80 kVp versus 120 kVp in perfusion CT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J].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0, 21(10): 1881-1884.
[4]陆秀良,曾蒙苏.迭代重建算法在CT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4):128-131.
[5]MORHARD D, ERTL L, GERDSMEIER-PETZ W, et al. Dual-energy CT immediately after endovascular stroke intervention: prognostic implications[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4, 37(5): 1171-1178.
[6]BODELLE B, KLEMENT D, KERL J M, et al. 70 kV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thorax: Valence for computer-assisted nodule evaluation and radiation dose-first clinical results[J]. Acta Radiol, 2014, 55(9): 1056-1062.
[7]LI Z L, LI H, ZHANG K, et al. Improvement of image quality and radiation dose of CT perfusion of the brain by means of low-tube voltage (70 kV)[J]. Eur Radiol, 2014, 24(8): 1906-1913.
[8]COHNEN M, WITTSACK H J, ASSADI S, et al. Radiation exposure of patients in comprehensive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head in acute stroke[J].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6, 27(8): 1741-1745.
[9]刘银红,陈涓,刘芳,等.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CT灌注成像与临床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7):418-420.
[10]潘嘉炜.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13:36.
[11]D’ESTERRE C D, AVIV R I,LEE T Y. The evolution of the cerebral blood volume abnormalit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CT perfusion study[J]. Acta Radiologica,2012, 53(4): 461-467.
[12]黄强辉.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D].南昌:南昌大学,201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