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BVM检测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朱要芬1,周婉葵2

(1.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佛山 528234; 2.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34)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接收的HBV感染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肝硬化72例、乙肝11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的HBVM,并应用PCR技术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当HBVM呈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时,HBVM呈抗-HBc、抗-HBe和HBsAg阳性时,HBVM呈抗-HBc、HBsAg阳性时,分别对比3组患者的HBV-DNA、HBsAg定量,组间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含量随疾病的发展及时间的推移,在HBV感染患者中发生变化,虽然HBV-DNA、HBsAg呈下降趋势,但无法表明已有效控制病情,临床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血清HBVM

HBV是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及慢性乙肝等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1],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死亡率,以血液、性和母婴等传播方式为主[2]。HBsAg持续存在是导致慢性感染出现的主要因素,其特征则为诱发慢性肝病患者晚期转化成肝细胞癌的主要标志[3]。本研究通过阐述HBV-DNA、HBsAg在不同病毒血清模式下的定量变化特点,研究分析肝脏疾病的进展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接收的HBV感染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9例:男 6例,女3例,年龄23~50(35.2±2.2)岁。肝硬化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4~51(36.7±2.5)岁。乙肝115例:男67例,女48例,年龄25~52(37.4±2.7)岁。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4]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5]中的相关诊断;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丁肝、丙肝及甲肝等;伴自身免疫性疾病;伴继发性肝癌。

1.3 方 法

1.3.1 HBV-DNA检测 检查方法为PCR-荧光法,试剂、仪器均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线性检出范围为500~(5.0E+08)IU/ml,最低检出限为500 IU/ml。抽血前3 d,医护人员需叮嘱患者严禁食辛辣、油腻食物,抽血当天,医护人员可在患者清晨空腹状况下抽取5 ml全血作为标本,给予普通生化管,或者EDTA-K2抗凝,但注意的是严禁实施肝素抗凝。将标本置于温度4~25 ℃的环境下,当天送检,离心后保存在2~8 ℃的环境下,检测时要严格遵照相关操作程序进行。

1.3.2 HBVM检测 检查方法为光激化学发光法,采用仪器为LiCA 500自动光激化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前一晚,医护人员需叮嘱患者禁食,晨起空腹抽取5 ml全血作为标本。将标本置于温度在4~25 ℃的环境下,当天送检并离心,检测时要严格遵照相关操作程序进行。0~15 PEIU/ml为抗-HBc参考值;0~3.00 PEIU/ml为抗-HBe参考值;0.05~500 ng/ml为检测范围,未超过0.05 ng/ml为HBsAg灵敏度;0~0.70 PEIU/ml为HBeAg为参考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LSD-t检验;3组间比较用F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不同HBVM的HBV-DNA定量比较 当HBVM 呈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时,当HBVM 呈抗-HBc、抗-HBe和HBsAg阳性时,当HBVM呈抗-HBc、HBsAg阳性时,对比3组患者的HBsAg定量,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对比,原发性肝癌组显著低于乙肝组(P<0.05),肝硬化组显著低于乙肝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 3组患者不同HBVMHBV-DNA定量比较

组 别例数抗-HBc、HBeAg、HBsAg阳性抗-HBc、抗-HBe、HBsAg阳性抗-HBc、HBsAg 阳性原发性肝癌组95.7±1.11,2)3.7±0.71,2)3.7±0.81,2)肝硬化组725.6±1.01)3.9±0.91)4.0±1.01)乙肝组1156.6±1.35.9±1.15.8±1.1F11.625.519.33P<0.05<0.05<0.05

注:1)与乙肝组比较P<0.05;2)与肝硬化组比较P>0.05

2.2 3组不同情况HBVM的HBsAg定量比较 当HBVM呈抗-HBc、HBsAg阳性时,当HBVM呈抗-HBc、抗-HBe和HBsAg阳性时,当HBVM呈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时,对比3组患者的HBsAg定量,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间对比,原发性肝癌组显著低于乙肝组(P<0.05),肝硬化组显著低于乙肝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 3组患者不同HBVMHBsAg定量比较

组 别例数抗-HBc、HBeAg、HBsAg阳性抗-HBc、抗-HBe、HBsAg阳性抗-HBc、HBsAg 阳性原发性肝癌组 9102.8±15.91,2)62.5±9.41,2)61.6±9.81,2)肝硬化组72104.2±16.81)68.7±10.51)65.8±9.51)乙肝组115150.3±23.4108.7±17.9111.8±18.6 F8.1112.5410.66P<0.05<0.05<0.05

注:1)与乙肝组比较P<0.05;2)与肝硬化组比较P>0.05

3 讨论

HBV属于一种DNA病毒,患病人群多以免疫力较差群体为主,而且该病毒可通过血液、性和母婴等方式传播,易引发患者出现肝功能不正常、疲劳乏力等症状[6]。HBV的复制有几个主要特点:(1)HBV虽然是一个双链DNA病毒,但和RNA病毒的HIV病毒一样,其复制存在逆转录的过程,使得病毒基因组可以被整合到机体中,一方面使得机体难以将病毒彻底清除,另一方面成为潜在致癌的隐患;(2)HBV在进入肝细胞后可以转化成cccDNA,并长期潜伏在细胞核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即使抗病毒治疗也难以彻底清除;而一旦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cccDNA则会转入活跃的复制状态,使得HBV感染长期持续性存在。

在本研究结果中可知,伴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若体内的HBV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则易引发肝硬化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出现原发性肝癌。在HBV患者体内,HBVM会不断变化,先是呈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随后会变化为抗-HBc、抗-HBe和HBsAg阳性。通过对乙肝患者自身进行分析,认为病毒携带期间经过长时间免疫清除,易导致患者基本核心启动子或者基因前C区(PC)发生变异,导致患者体内HBsAg表达,部分患者甚至无法表达,使得临床在判断病毒时会产生影响。炎症时间长,容易引发肝脏纤维化病变等情况发生,增加肝硬化发生率,严重者还会发生肝癌。蒙达礼等[7]研究报道表明,HBeAg阳性表示在患者体内HBV大面积复制,通过把HBeAg阳性转变呈阴性,说明肝病好转,免疫系统已清除病毒等;然而,并非全部的HBeAg从阳性转化成阴性都是病情改善征兆,部分患者会从肝硬化逐渐向肝癌趋势发展[8]

伴随近几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研究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血清HBV-DNA载量对其疾病延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感染者HDV-DNA不低于2000 IU/ml时,向原发性肝癌转变的概率明显比HBV-DNA未超过2000 IU/ml时高,对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而言,怎样区分进展期和活动性非常重要。王霞等[9]研究显示,结合HBV-DNA与HBsAg定量,可对肝炎活动度进行有效评价,且能将非活动携带者与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者进行区分。本研究显示,HBV-DNA与HBsAg含量会伴随肝脏疾病的发展而不断降低,容易使乙肝演变成肝硬化。一旦患者病情显示呈肝硬化,那么HBV-DNA与HBsAg含量会在患者体内呈明显下降趋势。然而,当肝硬化延展成原发性肝癌时,HBV-DNA与HBsAg含量在患者体内无显著变化趋势,与任卫东等[10]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得出,患者肝脏纤维化越严重,则会显著降低其体内的HBV-DNA含量,从而影响HBsAg水平。就慢性HBV感染者而言,患者体内的HBVM会伴随其疾病的不断发展而出现变化,主要是从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向抗-HBc阳性、抗-HBe阳性及HBsAg阳性转变,并且在患者体内,HBV-DNA与HBsAg的含量会出现递减趋势。对于此情况,说明疾病发展更加严重化,临床需对患者病情加强重视,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HBVM含量随疾病的发展及时间的推移,在HBV感染患者中发生变化,虽然HBV-DNA、HBsAg呈下降趋势,但仍无法表明已有效控制病情,临床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并及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孔洪彬,宁振海,赵斗贵,等.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J].肝脏,2018,23(1):88-90.

[2]赵花,张红.联合检测血清HBVM、HBV-DNA和ALT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疗意义[J].武警医学,2016,27(3):306-308.

[3]邓卫平,马德强,郑红梅,等.恩替卡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10-111.

[4]曾雅莉,马清峰,熊微,等.不同病期慢性HBV感染者肝功能、HBV-DNA与HBVM模式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433-435.

[5]王贵强,王福生,成军,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5,31(6):401-424.

[6]谢晓,陆伦根.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40-144.

[7]蒙达礼,苏明华,江建宁,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ALT、AST、HBV-DNA及HBVM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2):229-231.

[8]冯晓鸿,陆正民,杜合娟.血清HBVM检测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6):578-581.

[9]王霞,李彦,刘瑞霞,等.IL-21预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5):539-542.

[10]任卫东,任海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转归影响因素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5):334-337.

【中图分类号】R512.6+2; R575.2; 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9.03.008

通信作者:朱要芬,zhuyaof1978@163.com

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90515.1013.014.html

(收稿日期: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