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是治疗颅脑损伤的主要方法,而术后感染则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因此调查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围术期的感染预防管理和早期监测,对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32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伴有胃肠道疾病、免疫力低下、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5~78(63.2±10.4)岁;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合并症:脑挫裂伤并脑血肿11例,单纯创伤性硬膜下血肿14例,多发性颅内血肿7例。
1.2 方法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颅内感染,立即根据患者的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去除诱因,脑脊液漏引起感染的患者及时缝合漏口并及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2)静滴抗生素,同时早期静滴头孢曲松钠,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及时更换敏感的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经鞘内给药,将抗生素缓慢地鞘内注射,作用于感染部位,控制感染。(3)双侧脑室引流冲洗,部分患者给予双侧脑室引流冲洗治疗,经双侧脑室锥颅置入硅胶管,通过引流管,从一侧的脑室内缓慢静滴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并从另一侧引流管将药液引出,若出现引流管堵塞,则及时更换。
32例患者中,其中30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93.75%,2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并发严重颅内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中年龄≥60岁有23例(71.88%),BMI指数在22.0~27.1(25.47±1.54)kg/m2;开放性颅脑损伤20例(62.50%),闭合性颅脑损伤12例(37.50%);手术时间≥4 h的25例(78.13%);手术切口长度≥10 cm的18例(56.2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7 d的 22例(68.75%);术后患者出现引流口漏13例(40.63%);术后切口脑脊液漏8例(25.00%)。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引流口漏、切口脑脊液漏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血脑屏障、脑膜、颅骨、头皮等组织的保护,基本不会出现感染情况,尤其是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强,但是神经外科的开颅手术破坏了这些保护屏障,增加了感染的概率[3]。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感染一般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和耐药菌群致病是主要因素,此外,医生技术水平、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等也与术后感染有关[4]。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手术时间长、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引流口漏、切口脑脊液漏都会影响到术后感染发生。(1)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逐渐降低,脏器组织的功能逐渐衰减,加上合并多种基础内科疾病,在颅脑损伤后应激反应重,病情凶险。在手术操作、麻醉、术后侵入性治疗等的影响下,更易引起术后感染。(2)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越长则手术视野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致病菌更容易进入术野引起术后感染。(3)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和引流口漏:引流管本身就易滋生细菌,若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极容易引起周围组织感染;人体对引流管有排斥性,可能表现出局部的炎症反应,引起内源性感染[5-6];术后引流管护理不当可能导致逆流污染、交叉感染等,如更换引流袋时的无菌操作不严格,易导致污染以及出现引流口漏问题,加大感染的风险。本研究中有22例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7 d,结果其中有21例患者感染。随着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增大。临床实践证实多数颅内感染患者是发生在术后3 d以后,尤其是在术后10~12 d的发生率最高,应尽量不留置引流管,或是缩短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在术后24~48 h内拔除引流管;若受患者病情特点等的限制导致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超过10 d的或是预计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将超过2周的,应考虑采用内引流,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在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时做好手术区的消毒、清创等,在术后的引流管护理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合理更换引流袋、脑室冲洗等,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事件发生。(4)切口脑脊液漏。有研究表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开颅手术是可控制的人为引起脑脊液漏的主要因素之一。脑脊液是天然的培养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免疫力低下,颅内存在骨蜡等异物,挫伤的坏死液化脑组织等均称为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一旦出现切口脑脊液漏,则很容易发生感染。脑脊液漏一般发生于术后2~5 d,并伴有皮下积液,皮下积液是引起脑脊液漏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本研究中32例患者中有13例(40.63%)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脑脊液漏,这可能与个体条件、手术方法、手术医师技能以及围术期护理质量等相关,本研究中的患者均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时间长,病情危重。脑脊液漏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半卧位、卧位等体位,并以腰穿或是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促进漏口的愈合。同时,术后加强对开颅手术患者的病情监测,一旦发现颅内压骤然升高或是脑膜刺激征,应尽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降低切口脑脊液漏的风险,进而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临床医师需重视对患者术前综合情况的评估,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护和预防管理,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1]曹富裕,武弋,李宗正,等.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1):76-79.
[2]任骥,蒋正方,吴贵强,等.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9):2018-2020.
[3]卢林友,黄英文,张国庆,等.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3890-3892.
[4]张涓,梁耕田,黄文霞,等.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7):1518-1520.
[5]何昊,吴勇,梁亮,等.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385-387.
[6]李改峰.24例颅脑损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感染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8):270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