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等诸多危险因素,其自然脑卒中风险较高。当这些患者发生骨折时,围手术期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增大,如何减少及预防脑卒中发生,困扰着大多数临床医师。本研究就我院近5年来的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总结,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44例高龄(≥75岁)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DR/CT检查确诊为骨折,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定有无新发脑卒中;其中女性147例,男性97例,年龄(77.85±5.63 )岁;骨折类型: 股骨颈骨折72例,股骨粗隆骨折63例,骨盆骨折52例,股骨干骨折32例,胫、腓骨骨折25例。
1.2 纳入标准 年龄≥75 岁,行下肢骨折手术,近期无其他手术治疗病史,病史资料齐全。
1.3 脑卒中发病情况 急剧发病,可持续24 h以上或导致死亡的局部脑血管病[1]。 因本组共计发生20例脑卒中,其中19例为脑梗死,1例为脑出血,考虑到脑出血所占比例少,本研究以脑梗死为主要研究目标。其中术前(5~7 d)1例,术中3例,术后(7~12 d)16例,平均(7.21±2.35)d。
1.4 方法 术前合并高血压者,经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均控制在140 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患者经降糖治疗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术前3 d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克赛)60 mg/次,2 次/d,皮下注射;术后继续使用3 d;3 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控制在2.0~3.0之间,或口服达比加群酯150 mg/次,2次/d。
1.5 观察指标 年龄、性别等;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术中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脑卒中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生率比较 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例数/对应例数×100%;年龄80岁以上、心房纤颤、全麻、手术时间>180 min的患者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临床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生率比较(n=244)
危险因素例数脑卒中[例数(%)]年龄 75~80岁16610(6.02) 80~85岁535(9.43) 85岁以上254(16.00)性别 男977(7.22) 女14712(8.16)基础疾病 高血压20616(7.77) 糖尿病19314(7.25) 心房纤颤9210(10.87) 心功能不全786(7.69)麻醉方式 椎管麻醉23116(6.93) 全麻133(23.08)手术时间 <90 min855(5.88) 90~180 min14711(7.48) >180 min123(25.00)术中出血量 <100 ml17814(7.87) >100 ml665(7.58)输血量 <200 ml545(9.26) >200 ml242(8.33)
2.2 临床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影响情况 年龄、心房纤颤、手术时间是围手术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临床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影响情况
危险因素OR标准差P年龄5.3780.9840.047性别0.8750.4560.552高血压1.4370.6370.075糖尿病1.3380.6460.082心房纤颤13.2342.3370.007心功能不全0.8330.3460.079麻醉方式2.3240.8650.054手术时间3.3381.0230.039术中出血量1.3370.6450.073输血量2.3781.7720.067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越来越多的高龄者因外伤、车祸、骨质疏松、跌倒或按摩不当后出现下肢骨折, 由于这部分患者生理功能下降以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应激状态下极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2]。脑卒中的病死率可达26%~60%,是影响术后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为7.79%,提示高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3]。
本研究提示年龄是围手术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的原因是患者随年龄增加,基础疾病增多,易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及高死亡率[4]。本研究的人群为平均(77.85±5.63)岁,合并高血压占84.43% 、糖尿病占79.10%; 而随年龄的增加,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等发生率明显升高。 Memtsoudis 等[5]研究显示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等将导致围手术期高并发症率。
尽管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本研究发现并无相关性,原因可能是围手术期血压、血糖相对较容易控制;且术后常规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胰岛素泵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发现,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生率,房颤患者有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房颤患者未使用抗凝治疗,而术后单纯给予肝素治疗,难以起到预防血栓脱落的风险[6],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率。有报道认为术前给予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的发生,利伐沙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7]。
关于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多数观点认为尽量采用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本研究未发现脑卒中发生与麻醉方式有关,可能与采用的麻醉方式大多为椎管阻滞麻醉有关。尽管有报道认为高龄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折本身出血以及手术扩髓出血,导致隐性失血,继而导致围手术期血液大量进人组织间隙而不参与体循环,致血液重新分布而出现脑卒中[8-9],但本研究未发现术中出血量与脑卒中有相关性,主要原因可能是术中多数患者常规给予补液治疗,以及术后足量的液体补充有关。老年患者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加上长时间的手术,导致患者出现应激状态,患者受到应激状态后,导致小血管发生痉挛,血压增高,从而导致对血管的剪切力加强,出现脑出血和脑梗死,而且术中有一部分患者由于低灌注,导致脑细胞供血不足,造成围分水岭区神经功能损伤[10-11],本研究显示大于3 h以上的手术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比例明显增高,提示需要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加强高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采取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措施,实施个体化治疗,可以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
[1]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60-61.
[2]张文波,胡达奇,徐生产,等.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疗对策[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15-18.
[3]姜宏,耿爽,张玉,等.围 手 术 期 卒 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9):674-679.
[4]张京岚,叶清,孙建萍,等.老年人围手术期急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3):213-216.
[5]MEMTSOUDIS S G, DELLA VALLE A G, MEMTSOUDIS S G,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after lower extremity arthroplas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6,901,324 patient discharges[J]. J Arthroplasty, 2010, 25(1): 19-26.
[6]郭晓斌,罗程,冯志杰,等.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卒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467-469.
[7]杨礼庆,王程,沈涛,等.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4):260-262.
[8]王华锋,刘恒旸,王静成.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贫血状况及血液管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6):532-535.
[9]张培训,薛峰,安帅,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6):891-894.
[10]PEEL T N, MICHELLE D, JOHN D,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rosthetic hip and knee infections according to arthroplasty site[J]. J Hosp Infect, 2011, 79(2): 129-133.
[11]LAULUND A S, LAURITZEN J B, DUUS B R, et al. Routine blood tests as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J]. Injury, 2012, 43(7): 1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