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授继教·

儿童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

黄 晨,孔 勉,张月华,郑桂欣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感觉统合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多种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主要指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以及视听觉语言等多个方面出现障碍。感觉统合训练通常都是基于经典的感觉统合理论,临床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及脑性瘫痪(CP)等多种疾病治疗。本文就感觉统合理论及感觉统合训练的适用范围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儿童;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理论

感觉统合 (sensory integration, SI)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由多种感觉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该理论涉及脑功能的发展、学习和学习障碍、治疗三个方面。儿童的神经系统不断发育,SI亦从最初的感觉逐步发展,到出现身体协调、稳定情绪和注意力及进行目的性活动等,再继续发展为集中注意力学习、自控和组织能力及概括推理能力等的高级SI[1]。当感觉信息不能在大脑得到很好的整合时则出现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可能会导致儿童姿势反应不良、影响肌张力、动作企划、情绪行为以及认知语言的发展,并导致多重沟通和社会互动问题。SI训练治疗的目标则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的组织和整合,改善行为问题,提高注意力,改善儿童社交和学习能力,增强其独立性[2-4]

1 SID病因

1.1 孕期及新生儿期内外环境 孕期及产后母亲情绪低落易致SID[5]。袁慧明等[6]研究显示SID发生率在剖宫产儿童中较高;而在李碧等[7]的研究中,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对男童SID的发生风险没有影响,但是会增加女童发生SID风险的可能。此外,母孕期阴道出血史、妊娠水肿、母亲骨盆狭窄、父亲年龄偏大、早产史及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如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均为SID危险因素[8-9]

1.2 环境因素 唐剑波等[10]通过测量学龄前儿童齿铅水平发现,高齿铅水平与儿童SI能力总评定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对学习能力影响最大,同时与行为发育总评定则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慢性铅累计对儿童SI能力及行为发育有很大影响。贾晓等[11]研究发现儿童生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湿度等均与SID相关。

1.3 养育方式 多项研究显示儿童养育方式和环境的不同与SI能力相关。居住状况拥挤、缺少身体活动以及父母溺爱,容易出现SID。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环境限制、家人过度保护等使儿童缺乏必要的运动和感知功能训练,尤其是爬行经验的缺失而产生SID。父母对子女长时间表现出拒绝或者否定的态度也是本病的危险因素,因其可使子女自信心缺乏,不愿投入新环境、抗拒新经验,从而出现SID[12-13]。此外,母亲受教育程度低、家庭结构有缺失或者氛围不良、父母对子女施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双方对子女教育观念不一致均为SID危险因素[14]

1.4 性别因素 一项针对6~9岁小学生SI能力的研究发现,男女儿童之间的SI能力评定得分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年龄段女童SI能力发展优于男童[15]。刘宝花等[13]的研究同样显示男童的SI功能较同龄女童发育晚。

2 SID分类

SID主要指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以及视听觉语言等多个方面出现障碍。Zimmer等[16]将SID主要分为3类:感觉调节障碍、感觉辨别障碍和以感觉为基础的运动障碍。其中运动障碍包括姿势和运动障碍;感觉调节障碍又分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也被称作超敏或低敏感度,超敏指感觉阈值低于正常水平,通过轻微刺激即可唤醒,低敏则需要更强或更多的刺激来唤醒。

3 SID临床表现

3.1 前庭平衡障碍 前庭系统被认为是感觉系统中最重要的,它促进了与运动、地心引力及头部位置改变相关信息的接收,影响了肌肉张力、运动平衡及协调、视觉听觉言语处理及运动企划、情绪社交功能等,在人类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当前庭系统反应过度时,患儿可表现出不愿改变头部位置、难于保持身体平衡、注意力不集中、视觉追踪困难等,日常生活中可见患儿在弯腰或下蹲时行动笨拙、分不清左右、写字时笔画错误常常超出格、阅读跳字或跳行、运动困难、容易疲劳、对旋转运动延误、害怕下楼梯、害怕或不喜欢球类运动等表现。而前庭系统反应低下的患儿则喜欢摇摆和旋转等动作,对高度反应迟钝,喜欢爬高,寻求刺激。

3.2 触觉防御障碍 不少学者认为,早在母亲子宫中,胎儿即开始接收包括形状、温度、抚摸及疼痛等触觉体验,是最大的感觉系统。触觉信息促进了运动企划,并对情绪的稳定和社会功能有巨大影响,是发展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世界认知的中心。触觉敏感以对疼痛、温度、压力等的异常感知为特点,并伴随触觉防御。患儿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洗脸、洗澡、理发等行为的过于敏感,讨厌更换衣物,抗拒拥抱等与人接触的行为,对个人空间需求大,社交能力差,可见孤僻、胆小、害羞、攻击性强、焦虑等表现。触觉低敏则相反,表现出对身体接触的寻求,对疼痛等反应低下,可见自我打击、啃咬、头部撞击等行为,常常表现出缺乏自我意识、学习障碍等。

3.3 本体感觉障碍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与前庭感觉相关联。本体感觉影响运动企划和控制能力,促进身体姿势的保持,并能影响情绪的稳定性。本体感觉障碍常伴随前庭觉和触觉障碍。日常生活中可见到患儿动作笨拙,生活自理能力差,如系鞋带、穿脱衣袖、拉拉链等动作困难,咀嚼困难易呛咳且容易劳累,容易晕车等,做大幅度运动容易有头晕表现。

3.4 视听觉语言障碍 视觉处理障碍患儿可能表现出对光线或者颜色的过于敏感,缺乏对画面的整体关注。听觉信息处理不良则表现出对噪音敏感,大声说话,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4 SI功能评定

Ayres设计了多项测验对SI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南加州感觉统合测验、南加州旋转后眼球震颤测验及与SID有关的临床症状检核表等。后逐渐修订演变为SI及运用测验,该量表共有17项内容,适用年龄为4~8岁,测试时长约为2 h[17]

目前我国常用量表为SI检核表,该表由台湾的郑信雄在参考了我国实际国情后,以部分综合症状检核表为依据,改编而成。以此对台湾小学生进行测试,在可信度和满意度方面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该表由58个问题组成,按“从不、很少、有时候、常常、总是如此”五级评分,其中“从不”得分最高,“总是如此”得分最低;包含大肌肉及平衡、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身体协调不良、本体感觉不佳、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或协调不良及大年龄的特殊问题5个方面。任桂英等[18]运用此量表对北京市普通小学学龄儿童进行测试同样取得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后该量表经由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修订编制而成SI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主要针对触觉过分防御、前庭失衡、本体感觉失调以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4个方面进行评估,评分40分以上表示SI能力正常,30至39分提示SI轻度失调,20至29分提示SI中度失调,19分及以下则提示SI重度失调[2]

5 SI训练

SI训练通常都是基于经典的SI理论,通过使用刷子、秋千、球和其他特殊设计的设备来提供前庭、本体感受、听觉和触觉等的输入SI系统[16]。其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处理和整合感官信息的能力,以作为增强其独立性和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玩耍、社会参与能力的基础[19]。因此要求患儿在治疗师准备的游戏或玩具中自愿选择,治疗师应保持耐心,充分调动患儿积极性和参与性。SI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协助患儿调整情绪。常用教具有蹦床、吊缆、阳光隧道、不同型号的大笼球和羊角球等、秋千以及滑板、球池、橡皮泥等。

6 SI训练临床应用

6.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分散、多动以及冲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行为障碍,常见于儿童期,多认为ADHD存在发育延迟。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ADHD儿童存在平衡能力缺陷,丰雷等[20]研究显示,ADHD儿童在基础状态下,即固定平面睁眼状态,不能很好地整合视觉、本体觉及前庭信息,当本体感觉削弱时也不能充分利用前庭信息,证实了ADHD儿童的平衡功能缺陷。程嘉等[21]进一步研究不同平衡功能状态对ADHD患儿认知、行为等的影响发现,平衡功能较差的患儿表现出更差的认知水平和前庭功能以及更突出的行为问题,提示针对ADHD患儿应重视平衡功能的评定,积极开展平衡能力的训练。在王晓安等[22]的研究中,针对ADHD患儿所表现出的感觉以及动作发育不良等情况,运用SI训练加强对前庭觉、本体觉还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的强化,改善前庭功能,有助于提高ADHD患儿的注意力,改善情绪不稳等行为,在托莫西汀药物治疗基础上效果更加明显。杭荣华等[23]研究同样显示, 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可以通过SI训练得到改善,执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6.2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组以社会沟通障碍、行为重复刻板以及兴趣狭窄为主要特点的神经发育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注意力问题等心理行为问题。知觉障碍、SI及神经功能障碍等导致各种功能行为限制。在ASD患儿中,感知觉异常较常见,患儿常常存在对多种感知觉以及其统合能力的异常。针对该问题,有学者提出在ASD患儿中运用感觉统合训练[24]。Abdel 等[25]对34例ASD患儿进行SI训练,以Peabody发育运动量表为检测目标,结果显示患儿粗大和精细运动技能评分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SI训练针对ASD患儿能有效改善ASD患儿日常生活能力。黄培红[26]研究显示,SI训练能有效改善自闭症患儿行为情况,提高其生活品质。Sankar[27]的研究同样显示,SI训练能减少ASD患儿自我伤害等行为。

6.3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及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的持续存在的症候群,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28]。张丽华等[29]研究发现,SI训练能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立位平衡功能。林年年等[30]研究显示SI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

7 结语与展望

SI理论为儿童的心理发育、学习能力及障碍以及行为问题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ASD、ADHD患儿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亦有学者对该理论及其应用提出质疑:Lang等[31]认为目前的研究证据并不能支持在ASD患儿教育及治疗中使用SI训练。Watling等[32]研究发现在ASD患儿中应用SI理论结果并不明确,建议进行更大样本量的高层次研究,并在研究中使用更精准更系统的测量方式。因此,针对SI理论以及基于此的训练方式的适用范围及治疗效果等,仍需要通过更加严谨的研究设计及测量工具等以寻求更多证据,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86-188.

[2]王谦,罗蓉,俞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2):60-63.

[3]KIM H H, BO G H, YOO B K. The effects of a sensory integration programme with applied interactive metronome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 pilot study[J]. Hong Ko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2012, 22(1): 25-30.

[4]WASILEWSKI T P.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functioning and developing children speech[J]. Pediatria I Medycyna Rodzinna-Paediatrics and Family Medicine, 2018, 14(1): 20-32.

[5]黄娟,静进,许景明,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171-173.

[6]袁慧明,魏亚芳,俞兴华,等.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6):12-13, 16.

[7]李碧,李宏田,周玉博,等.分娩方式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回顾性队列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7(1):1-5.

[8]沈茜.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5):511-513.

[9]李旭东,黄悦勤,李立明,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74-376.

[10]唐剑波,叶掌梅,殷里平,等.儿童齿铅水平与感觉统合、行为发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5):387-389.

[11]贾晓,张倩,孙忠清,等.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5):691-694.

[12]张红静,潘芳,江虹,等.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Halstead-Reitan Battery神经心理测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596-598.

[13]刘宝花,黄悦勤,王燕玲,等.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养育方式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z1):114-116.

[14]曹秀菁,陶芳标,张洪波,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4):469-470.

[15]吴歆,徐元生,林经纬,等.6~9岁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2,2(2):19-20.

[16]ZIMMER M, DESCH L.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ies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J]. Pediatrics, 2012, 129(6): 1186-1189.

[17]MAILLOUX Z. An overview of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praxis tests[J]. Am J Occup Ther, 1990, 44(7): 589-594.

[18]任桂英,王玉凤,顾伯美,等. 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测试报告[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45-147,189.

[19]SCHAAF R C, NIGHTLINGER M. Occupational therapy using a sensory integrative approach: a case study of effectiveness[J]. Am J Occup Ther, 2007, 61(2): 239-246.

[20]丰雷,王玉凤,王娟.平衡功能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3):247-251.

[21]程嘉,王玉凤,任园春.平衡功能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特点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882-884.

[22]王晓安,方妍彤,吴莹.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行为及平衡功能改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713-1715.

[23]杭荣华,刘新民,王瑞权,等.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智力及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3):219-223.

[24]钱乐琼,杨娜,肖晓,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法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5):856-862.

[25]ABDEL K A E, MOHAMMED A H. Effectivenes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program in motor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J]. Egypt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 Genetics, 2015, 16(4): 375-380.

[26]黄培红.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行为改善的作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17(3):434-435.

[27]SANKAR U G. A study to identify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activities to reduce self-stimulating and self-injurious behaviour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 pilo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 and Bio Sciences, 2015, 6(4): B1163-B1167.

[28]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编委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

[29]张丽华,金彩君,王立苹,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72-74.

[30]林年年,周婷,张佳.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62-164.

[31]LANG R, O’REILLY M, HEALY O, et al.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12, 6(3): 1004-1018.

[32]WATLING R, HAUER S. Effectiveness of Ayres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sensory-based Interventions for people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sensory feature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Am J Occup Ther, 2015, 69(5):6905180030p1-12.

通信作者:孔勉,935031094@qq.com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9.02.023

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90321.1024.020.html

(收稿日期: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