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上,我科除常规康复治疗外,通常配合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转入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2例,按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48~82(63.8±4.2)岁;左侧肢体偏瘫34例,右侧肢体偏瘫27例;偏瘫上肢功能分级≤Ⅱ级39例,≥Ⅲ级22例。观察组:男28例,女33例;年龄50~83(64.5±3.7)岁;左侧肢体偏瘫32例,右侧肢体偏瘫29例;偏瘫上肢功能分级≤Ⅱ级37例,≥Ⅲ级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1)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CT/MRI检查确诊;(2)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气虚血滞,脉络瘀阻)[3],症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或伴有患侧肢体浮肿、麻木,语言骞涩,口眼喎斜,面色萎黄,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电针、中频、关节松动训练、减重支持系统训练、言语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连续治疗8周。
1.3.2 观察组 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主方:当归尾10~12 g,川芎10~12 g,黄芪45~60 g,桃仁10~12 g,地龙15~20 g,赤芍10~15 g,红花10~15 g。加减:(1)语言不利:加石菖蒲10~15 g,远志10~15 g以祛痰利窍;(2)口眼斜:加白附子10~15 g,全蝎10~15 g,南星10~15 g,葛根10~15 g,白芷10~15 g以祛风化痰;(3)肢体麻木:加南星10~15 g,法半夏10~15 g,陈皮10~15 g,茯苓10~15 g,以理气燥湿,祛风化痰;(4)大便秘结:加火麻仁10~15 g,杏仁10~15 g,郁李仁10~15 g以润肠通便;(5)小便失禁:加益智仁10~15 g,桑螵蛸10~15 g以温肾缩尿;(6)上肢偏废:加桑枝10~15 g,桂枝10~15 g以通络;(7)下肢瘫软无力:加牛膝10~15 g,续断10~15 g,桑寄生10~15 g,杜仲10~15 g以壮筋骨,强腰膝;(8)偏瘫日久:加水蛭10~15 g,虻虫10~15 g以增强破瘀通络之作用;(9)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或脉数: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各10~15 g,龙骨、牡蛎各15~20 g平肝潜阳,熄风通络;(10)若兼见有心悸,气短及腰膝酸软:加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各10~15 g滋阴补肾。服用方法:每日1剂,1日3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
1.4 评价标准 (1)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100分为完全自理,91~99分为极轻微依赖,75~90分为轻度依赖,50~74分为中度依赖,25~49分为重度依赖,0~24分为极重度依赖。(2)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96~100分为轻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3)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认知、意识及言语能力,上下肢运动,步行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以分值的高低来衡量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4)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分对比差距大为显效,治疗前后评分有差距为有效,治疗前后评分基本无改变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7.26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128.24±10.2886.32±12.351,2)对照组6130.06±12.3670.25±13.361)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 2)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52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分)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142.52±8.2692.26±14.361,2)对照组6144.35±7.3578.35±12.471)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 2)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32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122.06±4.0714.25±3.361,2)对照组6122.13±4.1519.62±4.021)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7.2±6.1)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8.6±8.2)d(t=5.841,P<0.05)。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5.474,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 别例数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613814985.251)对照组6129122067.21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西医治疗脑卒中在急性期多以控制血压和血脂、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及营养脑细胞为主,缓解期则以康复训练为主。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理论认为,中风的病因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个方面,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4]。气虚血瘀型的发病机制为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血脉痹阻而引起肢体偏废,肢软无力,或见肢体麻木,语言骞涩,口眼斜,舌淡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虚弱等一系列证候。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历代医家由于所处历史条件及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中风病因及治法的阐述其意见也颇不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明代医家张仲景在《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提出“内伤积损”的观点。清中叶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瘫痿论》中,专以气虚立说,其补阳还五汤至今都是临床治疗中风的经典方剂[5]。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使气旺则血行;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佐以赤芍、川芎、红花、桃仁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使补血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气旺则瘀消络通,诸症自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红花、桃仁、地龙等可促进微血管新生,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从而起到降血压,改善微循环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6]。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很多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卒中昏迷程度比较重的患者,虽经救治,但预后不佳,其偏瘫后遗症往往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并且还有再发卒中的可能,故宜早期介入中药治疗,尤其对于年逾中年者,平素经常出现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或语言不利等中风先兆者,必须加强防治,预防于未中风之先,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本研究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味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显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治疗者,且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报告,证明该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周艳朋,张小建,焦雪蕾.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J].世界中医药,2018,13(1): 183-185,189.
[2]张笑,金曦.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评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0):1408-1410.
[3]帅记焱,杨挺,黄丽聪.辨证施治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7,40(6):32-34.
[4]韩旭,刘黎青.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4,7(4):193-195.
[5]叶思文.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5,21(10):45-46.
[6]李社芳,郑绍周.疏血通联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6):3713-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