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总结·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研究

朱双平,余 毅

(长沙市浏阳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湖南 长沙 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技术,并实时观察超声造影过程。结果:原发性肝癌的动脉相早期可迅速增强,动脉后期可迅速消退;胆管细胞癌的动脉相周边强化,门脉相及延迟相迅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周边多数呈环状增强,延迟相迅速消退;肝脓肿动脉相周边强化,延迟相及门脉相表现为低回声;肝血管瘤首先增强周边,由周边向内部呈结节样填充;肝硬化结节及不均质脂肪肝动脉相均未有显著增强,延迟相、门脉相与周边肝实质同步增强,呈现等回声,不显示病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首先将增强结节内的粗大动脉,随后造影剂将显现为轮辐状,并由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充填;肝腺瘤动脉相迅速增强,门脉相呈等增强,延迟相呈现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为87.2%,未确诊或漏诊率为12.8%。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实时超声造影;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血管瘤、肝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如若出现误诊或者漏诊,会导致病患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为了研究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笔者观察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效果较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8~80岁,平均(51.42±10.45)岁;病灶直径0.7~8.6 cm,平均(4.5±2.3)cm;17例原发性肝癌22个病灶,30例肝血管癌34个病灶,9例转移性肝癌12个病灶,9例胆管细胞癌均单发,6例肝腺瘤8个病灶,4例肝脓肿6个病灶,4例肝硬化结节5个病灶,5例不均质脂肪肝7个病灶,6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均单发,共109个病灶。

1.2 仪器及方法

1.2.1 仪器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为GE Logiq 9型,频率4 MHz,探头为4C造影,造影技术采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首先采用超声诊断仪器对病患病变、肝脏行一般二维彩超扫描,然后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区,机械指数为0.08~0.1。造影剂采用六氟化硫冻干粉末,用5 mL生理盐水溶解,均匀混合后,静脉注射1~2 mL,随即注射5 mL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当有再次注射需求时,可进行再注射,应对整个过程观察3 min。

1.2.2 方法 对9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常规检查,记录所有患者的回声情况、病灶大小、血流分布等,并将超声诊断图像储存起来,并提示做超声诊断。选取最佳切面转换为造影模式,并开启仪器计时器,观察病灶内造影剂在延迟相、门脉相、动脉相灌注特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处理分析。

2 结 果

2.1 造影剂在不同病灶中时间值的变化 结果详见表1。

表1 造影剂在不同病灶中时间值的变化

病灶类型始增时间t/s达到峰顶时间t/s出现消退时间t/s轮廓时间t/s原发性肝癌1392±5232387±823 3776±12346567±854 胆管细胞癌1712±5232743±723 5556±843 8745±1532转移性肝癌1601±4562756±901 4156±922 5598±1245肝脓肿1934±1343545±324 5034±22458145±531 肝腺瘤1639±4123042±11347011±421 14023±1523肝血管瘤3144±9095934±124111345±163519324±3210肝硬化结节2231±3224422±11456845±17459341±1345不均质脂肪肝2012±3244456±11246823±17349323±1323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734±5674578±18326256±185112390±1263

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后,109个病灶中的造影剂时间值变化表明不同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强,且不同性质病灶的增强特点及动态变化均不相同。

2.2 超声造影对病灶的检查 结果详见表2。

表2 超声造影对病灶的检查结果

病灶类型总病灶数/个确诊病灶未确诊及误诊病灶数/个率/%数/个率/%原发性肝癌2217772752273胆管细胞癌98888911111转移性肝癌1210833321667肝脓肿66100000000肝腺瘤87875011250肝血管瘤3430882441176肝硬化结节55100000000不均质脂肪肝771000000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5833311667

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为87.16%(95/109),未确诊或漏诊率为12.84%(14/109)。

2.3 90例患者不同病灶的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 (1)原发性肝癌:动脉相迅速增强整体,呈不均匀或均匀高回声,动脉后期,病变迅速消退;延迟相、门脉相均表现低回声。(2)胆管细胞癌:其门脉相病灶内的增强信号迅速减退,与此同时,周边伴有持续性增强高回声环;延迟相病灶内为低回声,周边高回声环逐渐或迅速降低为等回声或低回声。(3)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周边多数呈环状增强,呈现为“面包圈征”;延迟相的消退呈现为“黑洞征”。(4)肝脓肿:动脉相从周边环状开始增强,延迟相、门脉相表现为低回声。(5)肝血管瘤:首先增强血管瘤周边,由周边向内部呈结节样填充。(6)肝硬化结节及不均质脂肪肝:动脉相均未有显著增强,延迟相、门脉相与周边肝实质同步增强,呈现等回声,不显示病灶。(7)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首先增强结节内粗大动脉,随后造影剂呈现轮辐状,由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充填。(8)肝腺瘤:动脉相迅速增强,门脉相呈等增强,延迟相呈现低增强,为“快进慢出”。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常规超声检查对微血管及低速血流的影像显像效果不佳,在鉴别和识别微小病灶的诊断效果不及CT效果[1]。随着造影技术和超声造影剂的迅速发展,超声的诊断水平发生了显著改变[2]。超声造影能够显示出病灶微血管内的造影剂动态分布,为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较常见,根据性质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种,恶性包括肝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转移性肝癌等,良性包括肝硬化结节、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炎性假瘤等。超声造影包括延迟相、门脉相、动脉相3个时相[3],对于不同时相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它的血供性质及形式是完全不同的。采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病灶的不同增强时相及不同增强形式[4]

本次观察90例患者有109个病灶,主要表现为:原发性肝癌的动脉早期相可迅速增强整体,动脉的后期可迅速消退;胆管细胞癌的动脉相周边强化,门脉相及延迟相迅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周边多数呈环状增强,延迟相迅速消退;肝脓肿动脉相周边强化,延迟相及门脉相表现为低回声;肝血管瘤首先增强血管瘤周边,由周边向内部呈结节样填充;肝硬化结节及不均质脂肪肝动脉相均未有显著增强,延迟相、门脉相与周边肝实质同步增强,呈现等回声,不显示病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首先将增强结节内的粗大动脉,随后造影剂将显现为轮辐状,并由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充填;肝腺瘤动脉相迅速增强,门脉相呈等增强,延迟相呈现低增强[5]

研究表明,超声造影技术具有以下优势[6]:(1)在行超声造影检查时仅用少量的造影剂,其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注射后数分钟即可从肺部呼出,不会影响患者肾、肝功能,因此对于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超声造影通过动态观察病灶的变化,能够捕捉一些动态特征;而增强CT扫描,不同患者的病灶开始持续时间和增强时间具有差异性,易于漏诊一些短暂且快速的变化特征;(3)无须行过敏试验,对于一些过敏患者特别适用;(4)可在患者床边进行,操作简单。但是超声造影也具有局限性,包括以下方面:(1)肝脏病变时灵敏度会显著降低,易受气体干扰;(2)比较依赖于操作者诊断经验和技术;(3)一次仅能取探头范围内的病灶变化,难以对多个病灶行全面扫描。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有误诊或者漏诊情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1)不典型的增生结节和原发性肝癌是两个病变的发展阶段,其中交叉表现为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的特点,少数的肝癌表现出不明显“快出”及明显“快进”,但在门脉晚期不典型的增生结节造影剂图像极有可能会出现“快出”;(2)少数胆管细胞癌表现为不均匀“快进快出”,不易与转移癌鉴别;(3)小血管瘤在肝硬化背景下,与硬化结节表现为相似“快进”图像;(4)由于此类病理较少,且病理临床诊断经验不足,如炎性假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纤维板层肿瘤等,易导致误诊。

综上所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示肝脏内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学梅.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24):5405-5406.

[2]许春梅,刘天奇,莫祥兰,等.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1):1016-1018.

[3]刘一武.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3):202-203.

[4]杨洁,张学兰.超声造影与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6):518-520.

[5]刘伟.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1):56-58.

[6]李雅怡,李航,赵盛发.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4,6(2):211-214.

通信作者:朱双平,zhushuang_ping@sina.com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7.02.015

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70302.1631.020.html

(收稿日期: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