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的作用

田 华

(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02)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普外科在职护理人员42例,于2015年1—6月实行传统工作模式,于2015年7—12月实施医护人员小组式一体化工作模式。了解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情况及对新型工作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后护士临床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及专业发展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且护士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科室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自身核心能力,包括对患者病情评估、自身专科疾病相关知识与合理用药知识、护理操作能力等均得到提升。对于此种工作模式,科室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表示满意。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力;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对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现代护理模式也由传统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发展,护理人员应树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意识。传统的医护关系为护士绝对服从医生,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改变,医护关系越来越融洽,临床科室工作模式也逐渐向医护之间互相合作进行转换[1-3]。医护合作一体化是医护之间合作的新型模式,意指医生与护士互相尊重对方、互相信任并互相协作,在双方掌握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基础上,通过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临床治疗[4-6]。本研究探讨在医院实施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普外科在职护理人员42人,于2015年1—6月实行传统工作模式,于2015年7—12月实施医护人员小组式一体化工作模式。研究对象均有着1年以上的护理经验,不包括实习生及非正式员工。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26~46岁,平均 (31.6±2.5)岁。

1.2 方法

1.2.1 传统工作模式 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共同负责责任区域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每日晨会大交班,护理人员主要负责责任区域内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及护理工作,做好用药护理、晨晚间护理、病情观察及相关检查等。每日准确进行护理记录,遵医嘱执行相关治疗措施。

1.2.2 医护一体化模式 将全体医护人员划分成2组,科室主任为2组总负责人,护士长为2组共同组长,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共同管理科室患者;而患者则按病床号分为2组,分别由2队医护小组进行负责管理。2组共同工作目标为通过程序化及全面的护理及治疗工作,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提高组内成员的工作能力及凝聚力。组长应注意合理安排小组内成员值班,白班应安排固定人员负责,且按月轮换,其余班次其他组员轮流值守,每个月更换1批白班工作成员,避免班次复杂,且需要保证每个班次人员固定,避免频繁更换,以免让患者感到混乱而影响护患关系。组长与负责人应经过讨论后制定科室考评制度,以科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衡量标准,每个月末进行2组工作的考评,与科室奖金挂钩,提高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组医护小组内成员每日早晨进行集体晨会交班,共同参加病例讨论。责任护士应跟随主治医师,随身携带查房笔记,及时记录,观察患者病情。

1.2.3 工作时间 7:30时,早班护士及医师共同与夜间值班人员进行晨间交班,评估患者病情;8:00时科室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晨会;8:30时进行晨间护理活动,进行各项基础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为患者进行输液、用药、护理等。9:00时由护理小组组长与责任护士及主治医师进行大查房,每个病床分管医师及护士对患者目前治疗情况进行汇报,提出进一步治疗方案及护理目标。17:00时,夜班护士与早班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每周进行1次科室会议,所有医务人员均须参加,共同讨论每组分管床位患者情况,科室相关规章制度、护士基础操作技能及合理用药等问题。

科室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排班,使每日值班医生及护士人数及业务水平基本保持平衡,注意安排医务人员休息时间。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互相理解,明确自身工作范畴及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参与制定最有效治疗方案,护士应加强与医生之间沟通,以便更好执行医嘱,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人员对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满意度:90~100分表示对于此模式高度认可,感到满意;80~89分表示满足护士基本需求,对此管理模式较满意;70~79分表示护士基本需求大多数能满足,一般满意;69分以下表示护士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感到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采用由刘明等编制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按照5分法评估:完全没有能力计0分,能力较差计1分,能力一般计2分,有一定能力计3分,很有能力计4分。得分越高,护士核心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核心护理能力比较 结果详见表1。

表1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核心护理能力比较

时 间临床操作能力/分思维能力/分人际关系/分专业发展/分实施前2.3±0.11.6±0.51.2±0.31.4±0.6实施后3.2±0.51)2.9±1.01)2.2±1.31)2.5±1.31)

注:1)与实施前比较P<0.05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后护士临床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及专业发展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

2.2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 结果详见表2。

表2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

时 间样本数/人满意/人较满意/人一般满意/人不满意/人满意度率/%实施前4213515978.57实施后4225106197.621)

注:1)与实施前比较χ2=17.2,P<0.05

医护一体化模式护士满意度实施后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3 讨 论

医护同组一体化新型工作模式可改善传统医护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共同管理时,可增加其对患者病情了解,以便制定更有利的治疗方案。本科室实施医护同组化工作模式后,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度较高,且组内成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也均有提高。其原因在于科室医护人员提高了责任心,由于工作结果会在月底考评,科室医护人员愿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及锻炼自身专业技能,每天医护小组成员共同活动,增加了护患之间相处时间,患者更加信任护士,对临床服务更满意。在护理人员参与医护共同查房、进行病例讨论、业务学习过程中,可促进护士接受并深入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使其对患者病情了解更全面,并对自身护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有明确目标。该模式能加强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患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7]

有研究发现,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该工作模式满意度及提高其核心工作能力[8]。本研究模式实施后护士临床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及专业发展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且护士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与上述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未来医疗行业的竞争,不仅是医学技术上的竞争,更是护理服务质量的竞争,而医护同组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具有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特点,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帮助其更好恢复健康,对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自身核心能力,包括对患者病情评估、自身专科疾病相关知识与合理用药知识、护理操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对该工作模式,科室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表示满意。

参考文献:

[1]刘佳丽,孙运波.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0):82-84.

[2]夏敏,李桂蓉,严欣,等.眼科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6):3247-3250.

[3]李育玲,李丽红,张利,等.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6):1625-1626.

[4]高圆圆,谢波,孙子林,等.医院-社区-患者-志愿者一体化慢病管理新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2):2624-2626.

[5]陈佳丽,宁宁,李欢,等.临床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0):2092-2094.

[6]张健,邢燕,徐静静,等.医护一体化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放疗科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829-2831.

[7]冯小菊,张亚军,王引侠,等.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在普外科老年病房应用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3,12(3):258-259.

[8]赵凤军,赵秀荣.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合作模式对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6):3302-3306.

【中图分类号】R197.32;R4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7.01.025

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70110.1644.006.html

(收稿日期:2016-05-16)

E-mail:tianhua196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