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总结·

针刀治疗跗骨窦高压症疗效观察

郭志明

(茂名市中医院 针灸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跗骨窦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符合要求的跗骨窦高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统计优良率,并对患者进行2年以上随访,统计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的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2组治疗后6个月内均未出现复发,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跗骨窦高压症相比于常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疼痛,并且疗效稳定,中远期复发率低,可做为跗骨窦高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刀;跗骨窦高压症;电针;临床疗效

跗骨窦高压症是踝关节在外力作用下扭伤内翻,损伤韧带以及血管软组织,继发无菌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窦内水肿,从而使跗骨窦内压力升高,出现踝关节的疼痛、压痛,此病易被误诊而导致踝关节长期疼痛不愈[1]。该病治疗方法较多,有药物治疗、注射封闭、康复理疗(如超短波、蜡疗等)、针灸推拿等,症状较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较一般,手术治疗疗效不肯定。我院针灸科近年来采用针刀治疗跗骨窦高压症,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科治疗跗骨窦高压患者80例。 纳入标准:(1)踝关节扭伤内翻史3个月及以上;(2)跗骨窦外口区有自觉痛或深压痛,疼痛放射至足外侧;(3)踝关节活动明显伴有疼痛,重者可伴有跛行;(4)X线片示足部骨质无异常;(5)CT或MRI显示跗骨窦内组织有慢性炎症或滑膜增厚,窦内韧带变性或损伤[2]。排除标准:(1)急性踝关节扭伤内翻病史<3个月;(2)有凝血功能障碍、重度糖尿病或其他重大疾病或精神障碍;(3)有明显骨折或骨质改变者;(4)不能配合治疗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7~61岁,平均(43.7±6.2)岁;平均病程(13.2±2.4)个月;VAS评分(4.2±1.1)分。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3岁,平均(44.2±5.9)岁;平均病程(12.9±3.1)个月;VAS评分(4.1±1.3)分。2组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患者仰卧位,患肢内旋,踝关节呈轻度趾屈内翻位,定点于跗骨窦外口区,常规外科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麻,针刀垂直于皮肤表面,快速刺入,穿过筋膜后有落空感,稍上提针刀轻微变换角度重新刺入进行铲拨,刀刃略向后方倾斜,需要重点注意,针刀必须深入跗骨窦内,才能有减压作用,进入跗骨窦腔后,切开窦内组织,进行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彻底松解疏通,使窦内炎症渗液引流,用纱布按压创口止血,无菌敷料包扎。共3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3次治疗无效即止。

对照组患者仰卧,在踝关节周围取丘墟、申脉、照海、昆仑、解溪等穴位,电针治疗,留针30 min,每周3~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VAS评分:3分及以下为轻度疼痛;4~6分疼痛中度疼痛;7~10分为剧烈疼痛;(2)优良率:以VAS评分为标准,0~2分为优,能正常行走,不影响正常生活;3~4分为良,静息无痛,活动后疼痛;≥5分为差,静息痛,活动受限,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3)术后中远期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组 别病例数/例治疗前/分治疗后1个月/分治疗后6个月/分治疗后12个月/分观察组404.2±1.11.3±0.61)1.2±0.41)1.3±0.42)对照组404.1±1.32.5±0.72.6±0.63.9±0.9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1

2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76、2.94、3.58,P<0.05或P<0.01)。

2.2 2组治疗前后优良率比较 结果详见表2。

2组治疗前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80、7.81、7.83,P均<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优良率比较

组 别病例数/例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优/例良/例差/例优良率/%优/例良/例差/例优良率/%优/例良/例差/例优良率/%观察组402712197.501)2512392.501)2411587.501)对照组4019101172.501891367.501681660.00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2组治疗后中远期复发率比较 结果详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复发情况比较

组 别病例数/例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复发/例复发率/%复发/例复发率/%复发/例复发率/%观察组4000.0037.501)410.001)对照组4000.001845.002152.50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组治疗后6个月内均未出现复发,观察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28、16.82,P均<0.01)。

3 讨 论

跗骨窦位于外踝下方,其解剖学位置等同于中医经络足少阳胆经“丘墟穴”,是由距骨沟和跟骨沟围成的一条漏斗样隧道,具有外口大内口小的特点,内含丰富的韧带、脂肪垫、小血管及神经等,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可发生无菌性炎症,组织异常增生、肥厚、渗出、粘连等,引起局部压力增高。另外窦内丰富的小血管损伤后,会导致窦内局部出血,血流进出失衡,血肿压迫使跗骨窦内压力进一步增高,进而引起疼痛[3]。由于是软组织的损伤,并未影响骨质,在X线片上看骨质未见异常,在CT和MRI下观察窦内脂肪组织和韧带均有特征性改变,尤其是脂肪组织,成像信号与正常脂肪相反[4]。在治疗方法上,目前以针刀和封闭治疗为主[5]。杨崇林等[6]认为封闭治疗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多数学者认为应以降低窦内压为主[7],针刀治疗具有中医针灸学的背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用其深入跗骨窦管内进行充分切开、减压,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且操作简单,不会造成组织大范围的损伤[8]。本研究通过与常规电针、手法治疗相对比,发现针刀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轻疼痛,且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能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卫国,陈汉芳,刘斯润.15例踝关节疾病的MRI应用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3,24(4):63-66.

[2]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3]FURLONG J, MORRISON W B, CARRINO J A. Imaging of the talus[J]. Foot Ankle Clin, 2004, 9(4): 685-701.

[4]YIN Y M, 潘诗农.踝关节MR 断层解剖,解剖变异和病理:断层解剖[J].磁共振成像,2010,1(4):246-252.

[5]CHHABRA A,SUBHAWONG K,CARRINO J A.MR imaging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associated impingement syndromes[J].Radiographics, 2010,30:759-761.

[6]杨崇林,徐向阳.跗骨窦综合征[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3):149-151.

[7]姜丰山,曾幸丽,韦李灵.针刀术治疗跗骨窦综合征[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0):22-23.

[8]任树军,王墉琦,张宇,等.针刀治疗跗骨窦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9):60-61.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7.01.014

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61109.1559.018.html

(收稿日期:2016-03-28)

E-mail:9075057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