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网站提示:
作者如何下载文字复制比检测报告 [点击详情]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68次   下载 51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骨水泥分布形态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
杨昌宇,林盛财,钟顺萍,叶俊华
东莞市寮步医院骨科,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形态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骨科采用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伤椎内骨水泥分布不同形态将患者分为团块状组(n=34)和海绵状组(n=46)。比较两组不同时段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及相邻椎体再次骨折例数、伤椎相邻节段平均椎间盘高度及伤椎区域Cobb角变化。结果:末次随访时,团块状组VAS、ODI评分高于海绵状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上下椎间盘平均高度低于海绵状组,伤椎区域后凸Cobb角大于海绵状组(均P<0.05)。结论: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不同骨水泥分布形态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中后期骨水泥呈海绵状分布的疗效优于团块状分布。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25.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