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网站提示:
作者如何下载文字复制比检测报告 [点击详情]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2477次   下载 2124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分析
何跃军
武警8730部队医院影像科
摘要:
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24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资料,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其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参考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其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肿块不明显型2例(8.33%),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15例(62.50%),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2例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20.83%),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2例无复发;肿块多发型2例(8.33%),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复发。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各型在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预后效果方面都具有特征性,可对其进行全面的影像学评估。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4.06.013
微信关注公众号